扫黑除恶新闻稿:专项斗争收官战打响,长效机制将确立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入最终冲刺阶段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即将迎来最终三个月!”这句话是不是让你感受到了紧迫感?9月17日召开的全国扫黑办第10次主任会议透露,这场持续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已进入收官阶段。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在会上部署了六项重点职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反有组织犯罪法(草案)》的推进讨论。这部酝酿已久的法律将为扫黑除恶提供更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确保这项职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新闻稿中披露的这些信息,传递出民族持续打击黑恶势力的坚定决心。

《反有组织犯罪法》立法职业加快推进

你知道吗?这部法律的出台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早在2019年7月,全国扫黑办就提出要研究制定《反有组织犯罪法》,如今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扫黑除恶新闻稿显示,这部法律已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20年立法规划,目的是”将被操作证明科学成熟的长效机制以法律形式确认下来”。由此可见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把三年扫黑除恶斗争中积累的好经验、好行为固定下来,形成长期有效的制度保障。有了这部法律,今后打击黑恶势力就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不再是短期专项行动,而将成为一项常态化职业。

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呼之欲出

“扫黑除恶结束了怎么办?”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难题。扫黑除恶新闻稿给出了明确答案:常态化!在第10次主任会议上,审议了《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的意见(送审稿)》,这可是首次披露的重要文件。该意见稿规划建立六大机制:智能公开的举报机制、打早打小的惩处机制、源头治理的防范机制、精准有效的督办机制、持续推进的领导机制、激励约束的考评机制。这些机制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确保扫黑除恶职业不会”一阵风”过去就完了。比如”打早打小”机制,就是要防止黑恶势力坐大成势;”源头治理”机制则是要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

最终三个月重点攻克这些难点

扫黑除恶新闻稿透露,在收官阶段,职业重点将放在两个方面:一是防止四种不良倾向——草率收兵、松懈厌战、涉案财产处置不力、行业整治不力;二是攻克”六清”行动中的难点、堵点、薄弱点。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全国扫黑办将开展第三波重点地市督办职业。此前已经有两批共64个重点地市接受了督办,其中18个改变了相对滞后的面貌。这充分说明,扫黑除恶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推进职业。对于进展缓慢的地区,将持续加大推动力度,确保全国一盘棋,不留死角。

收官之战即将打响,期待交出满意答卷

扫黑除恶新闻稿还透露了两个重要活动:9月下旬将召开第三次全国推进会,明年初则将举行拓展资料表彰大会。这些会议规格很高,中央政法委、公检法司”一把手”都会出席。特别是表彰大会,将树立一批群众公认的”扫黑英雄”,这既是对奋战在一线职业人员的肯定,也是对全社会的一种激励。三年扫黑除恶斗争即将画上句号,但正如新闻稿所强调的,这绝不是终点,而是常态化的新起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定领导下,扫黑除恶职业将持续深入开展,为人民群众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