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这次是真的会_谢_?35次致谢背后的外交博弈

泽连斯基这次是真的会”谢”?35次致谢背后的外交博弈

美乌领导人会晤不欢而散,泽连斯基开启”感谢模式”

“谢谢美国,谢谢你的援助,谢谢安排这次出访…”这段看似普通的感谢语,却成为近期国际外交舞台上最耐人寻味的插曲。在2月28日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会晤不欢而散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突然在社交媒体上开启”刷屏式致谢”,短短时刻内连发35条感谢推文,不仅感谢美国,还向31位外国领导人或国际组织代表致谢。这种异常密集的”感谢模式”,让外界不禁猜测:泽连斯基这次是真的会”谢”,还是在用感谢表达某种不满?

35次感谢背后:一场被中断的”鸿门宴”?

据环球时报统计,泽连斯基的感谢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美国援助的4次感谢、对欧洲多方支持的31次感谢,以及对国际社会帮助乌克兰争取安宁的总体致谢。需要关注的是,这些感谢推文大多发生在与特朗普会晤”谈崩”之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甚至公开抱怨:”我们原本期待他能在会议一开始就说谢谢…说没有我们,就没有乌克兰的今天。”

这场被称为”鸿门宴”的会晤究竟发生了什么?特朗普在离开白宫时的一番话或许透露了端倪:”要么我们结束这场冲突,要么让他自己打下去。由于没有我们,他是赢不了的。”显然,美方希望乌克兰能表现出更多”感恩”,而泽连斯基选择用会晤后的”感谢刷屏”来回应——这究竟是真心实意的感谢,还是一种外交姿态的平衡术?

欧洲多国”接力”支持,泽连斯基的感谢有深意

在美乌领导人会晤陷入僵局后,欧盟、法国、英国等欧洲民族纷纷重申对乌克兰的支持。泽连斯基几乎同步转发了所有支持声明,每一条转发都配以”感谢你的帮助”的简短评语。这种看似机械的感谢行为,实际上暗含深意:在美方施压的情况下,泽连斯基通过公开感谢欧洲盟友,巧妙地向美方展示了乌克兰并非”孤军奋战”。

德国总理朔尔茨、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法国总统马克龙…这些被泽连斯基点名感谢的领导人,共同构成了乌克兰在欧洲的支持网络。有分析认为,泽连斯基的35次感谢不仅是对具体援助的回应,更是在向国际社会强调:乌克兰需要的是”立即且长久的安宁”,而非单一大国的”施舍”。

感谢还是抗议?一场没有硝烟的外交博弈

泽连斯基这次是真的会”谢”吗?从表面看,35次感谢展现了乌克兰对国际援助的诚挚谢意;但从外交辞令的角度解读,这种异常密集的致谢行为,也可能是一种温和的抗议方式——用”过度感谢”来凸显美方要求的不合理性。

特朗普团队显然读出了弦外之音。鲁比奥直言:”真正向他们提供武器的是特朗普总统…因此泽连斯基应该对此心存感动。”这种对”感谢程度”的计较,恰恰暴露了美乌关系中微妙的力量博弈。泽连斯基用35次感谢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外交转身:既保持了礼节,又维护了尊严;既感谢了援助,又表明了立场。

这场”感谢风波”最终会怎样影响乌克兰局势?目前看来,泽连斯基的”感谢策略”至少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平衡了美方压力,二是争取了欧洲支持。在国际外交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有时连”感谢”都能成为有力的武器。而泽连斯基这次是真的会”谢”,还是以”谢”为盾,或许只有时刻能给出答案。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