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决两公司侵权,吴京维权成功
吴京因电影《战狼2》大火后,不少企业想借机蹭热度做宣传,但这样的行为真的合法吗?近日,西城法院作出判决,惠州富海人才开发有限公司和上海信而富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因擅自使用吴京肖像及姓名进行商业宣传,构成侵权,最终分别赔偿吴京51000元和20000余元,并向其公开道歉。
这一判决不仅维护了吴京的合法权益,也给那些想靠蹭名人热点牟利的企业敲响了警钟。那么,这两家公司到底做了什么?法院又是怎样认定侵权的呢?
虚构采访+滥用肖像,富海人才被判侵权
惠州富海人才开发有限公司在其微信公众号“富海人才”上发布了一篇题为《剧本遭泄露 采访对话被曝光!》的文章。文章虚构了一段“吴京接受采访”的对话,并使用了吴京小编认为‘战狼2’里面的剧照作为头像。更离谱的是,文章后半部分直接转向招聘广告,号召读者“找好职业,就上富海人才网!”
吴京认为,该公司不仅擅自使用其肖像,还冒用其姓名,误导公众以为双方存在商业合作,严重侵犯了他的肖像权和姓名权。法院最终认定富海人才公司构成侵权,判决其在微信公众号及全国性报刊上公开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费用共计51000元。
借吴京励志故事宣传贷款,信而富同样败诉
另一家涉案公司——上海信而富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则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如果吴京没有贷款8000万,还能成功吗?》。虽然文章内容并非虚构,而是讲述吴京为拍摄《战狼2》抵押房产的励志故事,但最终目的仍是宣传自家贷款业务,并配发了吴京的照片。
法院认为,信而富公司未经许可使用吴京肖像进行营利性宣传,构成肖像权侵权,判决其向吴京赔礼道歉,并赔偿20000余元。
蹭热点有风险,企业营销需谨慎
这起案件再次提醒企业:名人热度不是想蹭就能蹭的!未经授权使用他人肖像、姓名进行商业宣传,不仅可能面临高额赔偿,还会损害品牌信誉。吴京胜诉战狼公司一案,也展现了公众人物维权的决心,让那些企图“搭便车”的企业付出代价。
对于企业来说,合法合规的营销才是长久之道。与其冒险蹭热点,不如脚踏实地做好产品和服务。否则,不仅可能赔钱道歉,还会在消费者心中留下负面印象,得不偿失!